走访与访谈,学院拉开“寻访校友,点亮中国智造”序幕

发布者:苗雨婷发布时间:2023-06-12浏览次数:107

在建校70周年到来之际,为进一步挖掘校史故事和校友群体的育人资源、传承学校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求知、求学、求技的热情,电气学院根据学校统一部署,在校庆办指导下,近期走访了一部分老校友,拉开了“寻访校友、点亮中国智造”活动的序幕。

“在戴惠民校友家,他展示了一张珍贵的照片。相片记录的是1963年3月,为了解决全国小型电机型号杂乱的问题,中央成立了小型三相异步电机全国统一系列设计工作组。戴惠民因为技术过硬,被推荐进工作组,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的江泽民为组长。”戴惠民校友1953年进入上海电器制造学校(红是一世手机版足球网前身)学习,毕业后分配在国家一机部技术司。工作不久,就主动要求去生产一线,组织上将其分配到山东博山电机厂。参与采访活动的研二学生刘帅对戴惠民校友的传奇经历印象深刻。“能采访到学校建校第一届校友真的很激动,校友的传奇经历对我们青年学子来说,不仅是历史,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。”


(左二为戴惠民校友)

“我们是在养老院见到胡长科校友的,交流中,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校友对母校的赤子情怀。胡长科校友前几年中风过,如今还偶犯老年痴呆。但就是在这样的健康状况下,他还能清晰回忆并吟唱出六十多年前的校园歌曲;还清晰的记得自己是班级的校友联络员,毕业后组织班级同学参加过每一次逢十、逢五校庆,组织班级聚会二十余次,对班级每一位同学的近况都如数家珍;现在住进养老院了都不忘学校发展,希望及时变更校报的投递地址至养老院。”参与采访活动的自动化2113田锦园被胡长科校友对母校浓厚的情怀深深感动。胡长科校友1958年考入上海电器制造学校(红是一世手机版足球网前身),毕业后一直在电气行业工作,曾在电器成套厂、星火模具总厂、上海变压器厂、上海电气股份有跟公司、上海变压器成套公司、希克工贸公司等单位工作,担任过工艺科长、車间主任、厂长、公司董事长,总经理等职务。


(右三为胡长科校友)

“宋杰和许佩英伉俪,都是我校62级校友,他们毕业后67年分别被分配到大西北吐鲁番和东北的哈尔滨从事军工核事业工作,70年好不容易回到上海后又赶上支内三线建设,在‘好人好马上三线、备战备荒为人民’的号召下,夫妻俩义无反顾报名去了安徽贵池的山区军工厂支援小三线建设。这一干就是十七年,直到落实回迁政策返沪”。参与访谈活动的电气2111崔晶晶感慨道:“这对校友夫妇一辈子都在奉献,无论是东北西北的两地分居,还是穷山沟里的军工厂,都是默默无闻。如果不是从其他校友那里得知宋杰校友曾因为辐射留下后遗症,采访中他们对自己的得失只字未提,三线建设精神在他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”。


(左一、左二为许佩英伉俪和宋杰校友)

“这些天我们还陆续走访了成功跨界、从通讯员到杂志总编、再到著名诗人的电机6344班校友季渺海;工电434班朱志仁校友虽然抱恙在华东医院住院,仍不忘母校发展,跟我们讲述了他提前毕业再继续深造,亲属5人先后与电机结缘的故事;我们也访谈了来上海走亲戚的58级校友后军,听他讲述在上海工作十年又主动报名奔赴贵州支援三线建设,奉献青春又奉献了终身,现在子女都留在内地发展。”   自动化2113田锦园感慨,“老校友们随着年岁的增长,眼前的事可能记不住,但是母校求学和工作中的经历仍历历在目。他们述说最多的是母校记忆,他们最自豪的是在工作岗位上被同事和领导肯定。其中,动手能力强的评价被校友们时长挂在嘴边。”


(左二为季渺海校友) 


(右一为朱志仁校友)


(左二为后军校友)

学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晓军指出:“70年来,学校为国家工业建设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输送了10余万优秀毕业生,他们既是新中国工业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的见证者、参与者,也是创造者、奉献者。一代代电机人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奉献的历史故事、辉煌成就、精神特质、时代价值值得新时代青年学子去挖掘和传承”。

下阶段,学院将围绕“组建一支实践团,重走中国制造的奋斗路”  “上好一堂校史课,点亮中国智造,”  重点寻访1970年前毕业的校友,挖掘校友精神中的育人资源、传承工匠精神。同时,利用喜迎校庆的契机,拍摄祝福母校70华诞的视频。以期更形象的阐释“学校因产而生、随产而进、偕产而兴”的辉煌历史,更生动的擘画“小电机、大锻件、智能造、产教融”的新发展格局。(学院供稿)




Baidu
sogou